1985 年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中提到的投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:

- 关注内在价值与股价的关系:巴菲特偏好公司股价尽量与其内在价值接近,维持这种关系能让所有股东在拥有所有权期间与公司获利一致。他认为股价大幅波动无法使整体股东受惠,长期偏离内在价值会导致企业盈利在股东间分配不均。
- 重视投资机会的变化:巴菲特指出当时股市缺乏合适投资机会,难以找到价值低估的股票,这与过去有很大不同。同时,公司规模扩大也会影响投资回报率,资本额超过一定规模后,靠再投资维持高回报率变得困难。
- 坚持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:巴菲特认为出售证券收益不能反映当年度实际表现,就像大学生毕业典礼,知识是长期积累的,出售证券的账面利益可能是长期持有的结果,而非当年的长进3。他还强调买入比卖出更关键,要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,以便宜的价格买入优秀公司,依靠能干且注重股东权益的管理阶层实现价值增长。
- 谨慎对待行业与公司选择:巴菲特决定关闭纺织业务,因为该行业日落西山,大量资本投入与投资报酬率不相称,且难以产生稳定现金收入。他认为 “经营管理天才” 遇到 “暗无前景的公司” 时,天才往往会蒙尘,所以要避免投资前景不佳的行业和公司。
- 理性看待期权激励:巴菲特认为股票期权应与公司业绩挂钩,期权结构要审慎设计,定价要与企业真实价值挂钩。对于运用期权激励建立良好企业文化的公司要珍惜,伯克希尔的期权激励计划只针对核心管理人员,且激励条件根据不同公司相应设置。
- 深入研究后再投资:巴菲特在介绍收购大都会通讯公司时表示,他跟踪该公司管理绩效多年才下手投资,说明投资时要花时间研究公司,看懂公司需要时间,不能盲目行动,不是动作越多赚得越多,很多时候要管住自己的手。
- 关注公司治理与稳定性:巴菲特认为企业不稳定是股权分散导致的结果,他主动将投票权委托给大都会的 CEO,以确保公司的稳定性,可见他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稳定发展的作用。
- 明确收购公司的标准:巴菲特通过致股东的信为收购公司打广告,提出收购的公司需满足巨额交易、持续稳定获利、高股东报酬率、甚少举债以及具备管理层等条件,体现了他对收购对象的严格要求和价值取向。
上一篇:
巴菲特1985年致股东的信(中文版)
下一篇:
巴菲特1986年致股东的信(英文版)